4月11日8时,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:预计今天,沙尘天气进一步向南推进,新疆南部、内蒙古大部、甘肃东部、宁夏、陕西中北部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中北部、江苏、上海、湖北北部、黑龙江西南部、吉林中西部、辽宁中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,其中,内蒙古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,内蒙古中部局地有强沙尘暴。
据北京日报报道,4月11日,大风和沙尘的威力仍然强劲。目前,全市空气质量陷入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,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破千。
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况显示,今天8时,城六区PM10平均浓度1256微克/立方米;西北部910 微克/立方米;东北部1100 微克/立方米;东南部1292 微克/立方米;西南部1294 微克/立方米。受外来沙尘影响,PM10浓度处于偏高水平。
什么是PM10?
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,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;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,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、人体健康影响都很大。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(GB3095-1996)》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,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标准。
PM10与PM2.5对健康的影响
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,沉积在呼吸道、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。颗粒物的直径越小,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,对于健康的危害也越大;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,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,2微米以下的或者说PM2.5则可以100%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当中,并进入血液循环,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PM2.5不但可以进入肺泡,它也可以进入毛孔(毛孔的直径一般为3微米)当中,从而通过皮肤进入体内,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。
PM10中介于2.5-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,虽然进入不了肺泡和皮肤的毛孔当中,但是它依然可以到达气管深部或附着在皮肤表面,带来健康问题。
通过大气环境监测,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,可以有效对环境质量进行管理。
很多城市有很好的监测办法,比如通过安装在公交车、出租车上的监测设备,及时发现尾气排放、工地及道路扬尘等方面的污染源,对污染源及时报警,及时介入管理,从而提高PM10污染的响应速度与监管。
大气环境监测中的传感技术
目前,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系统采用的空气自动监测微型站,采用的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。通过在气象监测站点内安装PM2.5传感器、粉尘颗粒监测传感器等多种气体环境监测传感器,来实现对大气微环境的综合、实时监测。
近年来,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正借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走向精细化、智能化。随着传感器的广泛使用,也使检测者有能力采集甚至于低成本采集数据,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、精准化水平。